食品廠污水的來源非常廣泛,主要與其生產加工的原料和產品有關。通常可以分為以下幾類:原料清洗廢水、生產加工廢水、設備和地面沖洗水、“跑冒滴漏”廢水、消毒和殺菌廢水。
食品廢水處理的核心是利用其可生化性好的特點,通常采用以生物處理法為主體的工藝路線。一個完整的處理系統包括預處理、主處理(生化處理)和深度處理。
1、針對高濃度食品廢水(如釀造、淀粉加工):
廢水 → 格柵 → 調節池 → 氣浮機(除油/SS) → UASB/IC(厭氧) → A/O或SBR(好氧) → 二沉池 → 達標排放或回用
2、針對中低濃度食品廢水(如飲料、乳制品):
廢水 → 格柵 → 調節池 → 氣浮機(除奶脂等) → 生物接觸氧化池/SBR(好氧) → 二沉池 → 消毒 → 達標排放
3、針對有更高要求的(如高標準排放或回用):
... → 好氧處理 → MBR(膜生物反應器) → RO(反滲透) → 回用
食品廠污水處理的關鍵在于根據具體水質選擇最經濟高效的工藝,因此前期詳盡的水質分析是成功設計的基礎。必須高度重視預處理(尤其是調節池和除油單元),它是確保后續生化系統穩定運行、抵御生產波動沖擊的首要保障。對于高濃度有機廢水,應優先采用厭氧技術以實現能源(沼氣)回收,同時好氧處理作為核心或補充環節需精心維護。此外,整個系統產生的剩余污泥也需進行妥善處理和處置,避免二次污染,最終實現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。